









先前紀錄了摩托車懸吊調整最重要的「預載」,這次分享的是「回彈阻尼」的調整以及將帶你的愛車的影響.(請注意,這裡記載的是非常初級的調整概念,只能應付日常操駕,若需從事激烈行車活動,請尋求專業技師的協助.)
維基百科:「阻尼(英語:damping)是指任何振動系統在振動中,由於外界作用(如流體阻力、摩擦力等)和/或系統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動幅度逐漸下降的特性,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徵。」
阻尼在避震器內,就是負責抑制彈簧作動的一個機制.抑制的目的是快速的減少彈簧的往復震動幅度與次數,以利車輛在彈簧減緩衝擊後,仍以平穩與舒適的方式行進.較為高階的避震器,會針對避震器在不同作動狀態下進行不同程度的抑制,所以就造就了幾個不同的調整面向.
簡而言之,其實際表現就是當避震器碰到坑洞的當下,壓縮(壓側,COMP)或是回彈(伸側,TEN)作動的速度.而這次,要談的是「回彈」.
Photo by Emmanuel Acua on Unsplash” width=”1024″ height=”683″>
這個部分的阻尼調整是著重在避震器受到壓縮後,回彈那一瞬間的控制機制,此為車身穩定與否的重要關鍵.
調整要達到的理想狀況是避震器能夠在第一個回彈時,即不快也不慢的回彈到頂部,然後停住不動。 太快的回彈會讓避震器有多餘的晃動,導致車身搖晃,騎士的不安定感就會提高.但若避震器不能完全回彈或是太慢,會讓車後方產生擠壓(packing)的現象。 此時前後輪重量分布不平均,前輪就會變輕。不論是哪種強況都需要調整,讓避震器的回彈以正確的方式動作.
回彈阻尼的調整位置,後輪一般是位於避震器的下方,前輪則在前叉頂蓋上,皆使用一字起子調整。調整範圍以格數或圈數計算,通常原廠設定在可調整範圍的中段。
前叉柔軟舒適,但伴隨速度的增加卻會喪失操控與循跡性.機車會搖晃出彎並帶來模糊的循跡且難以操控.帶速度入彎時前端會跳動(感覺失去抓地力),進而可能失控.激烈操駕時難以控制而且車身動態幾何大幅變化,若這樣行經跳動路面,前叉將難以正常運作.即使直線行駛,經過顛頗路面車也會晃.
太少的回彈阻尼設定將可能造成:
感覺車輛前端被鎖住了,懸吊失去功能而且轉向不易(連續彎路車頭不易變換左右傾倒,需要額外用力).騎乘過硬不舒適,通常避震只處理第一個坑洞,隨後的坑洞來不及緩衝.加速時,也可能因前輪失去貼地性,出現劇烈搖晃甚至是「死亡搖擺」.
最常見因為回彈阻尼不正確而造成的可觀察現象就是翻胎,或稱跳花.
像上述這個例子,Leading Edge (接地時輪胎胎紋的前緣)出現了唇凸,代表回彈太慢,也就是阻尼太濃了.若是在 Trailing Edge(輪胎胎紋接地的後緣),則是回彈過快,阻尼設定太稀.
其他可能引發的症狀:
調整完畢,最好進行前後懸吊的平衡測試.測試的方式就是同時用力壓下把手以及你的乘坐位置,觀察前後輪回彈動作是否平衡一致.若不一致,大叔建議前後向中間靠攏調整.
為避免進行這樣的測試時發生倒車的情況,建議:
以上就是大叔收集到關於「回彈阻尼」以及相關調整的筆記整理,本篇文章將會持續收集新資訊並不定時更新.
下次來分享「壓縮阻尼」,敬請期待.
是個混血中年大叔,混台閩以及客家兩種極為優秀的血統.
喜歡搖滾樂、電玩、電影、汽車、大型重機以及偶爾的登山健行.靠電腦為生,略懂音樂、美術、攝影、網站、數位行銷、程式.家中的外號是修修人,常常 DIY 這修修那補補.
星際大戰的忠實粉絲,近幾年只玩「星際大戰 戰場前線」系列遊戲.偶爾會錄製遊戲畫面假裝自己是有名的實況主…